多举措抓住冷链物流转型升级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3-11-26 点击:153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 王晶晶)受境外疫情影响,冷链环节受污染的风险加大。为此,食品局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加强了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采取了坚持关口前移、开展远程视频检查、暂停产品进口等措施。
疫情当下,冷链物流行业如何才能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转型升级?如何才能抓住这个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认为,前食品冷链企业面临生存、运营、安全管理、全球供应链受冲击、人才流失等五大挑战。
为应对挑战,抓住转型升级关键点,崔忠付表示,多方协同,打造食品冷链弹性供应链体系是关键。在此方面,应加强政府与多方企业的联动合作,对于食品冷链流程和方案进行梳理,建立联动合作机制,通过多方力量,保证食品冷链的流通。创新供应链组织模式,持续优化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跨行业信息共享和组织协调机制,打造多元化保供主体,继续深化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形成全球范围内的高效联动。建立明确的绿色通道及政策体系,对于应急环节规范操作流程和标准,同时从政策上予以综合支持。通过多方协同,增强食品冷链的全程免疫力,打造食品冷链弹性供应链体系。
由于冷链物流专业性和非标性很强,大而强、小而美的企业可以共生共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传统仓运配冷链物流这个存量市场,竞争激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少企业因此开始探寻冷链的增量市场,寻找新的增长极。加之农产品走出去与冷链物流运输相辅相成,随着冷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较高价值的反季节产品和具有地域特色优质农产品才能不断走出区域在全球范围内流通,距离越远,农产品价值越高,冷链运输又促进了销路拓展的实现、缓解滞销,同时全程冷链能够使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在低温环境,保证安全和质量,减少损耗,据统计,当前使用冷链运输损耗率在5%左右。崔忠付建议,冷链物流企业要以需求为导向,扩展食品冷链新模式、新市场。此外,新餐饮、社区零售、跨境冻品冷链等领域,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开始,在物流领域,物联网的改变已经从单一场景渗透到全生产要素、全产业链、全场景,并进入加速阶段,冷链物流也不例外。想尽一切办法通过科技、物联网来提升效率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大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每个物流环节的信息数字化并实现线上连接,推动冷链物流过程的透明化。崔忠付表示,通过智能科技赋能冷链每一环节,才能实现提质增效降本。
现阶段属于冷链行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利好政策落地需要时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市场需求还未全面爆发,消费者冷链认知仍需培育。行业已不再高速增长,增量红利在减弱,更多的将是存量博弈与优化,协同整合、构建生态将成为主要发展特征。崔忠付说,这需要相关行业部门携手共生,共筑食品冷链新生态。当前行业内出现许多强强联合的案例,不仅与物流同行形成业务合作,同时也与资源方、科研机构形成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甚至于跨界营销合作。打破壁垒、多方协同、重塑再造才是迎合新经济环境下,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出路。